首届中国羊奶产业与大健康融合发展高层论坛暨“美拉小羊”品牌发布会在京举行
奶业是朝阳产业、健康产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同时也是⼀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羊奶作为与人母乳营养相似度很高的奶品,被称为“奶中之王”。大力发展符合中国人饮食乳制品遗传特征的羊奶产业,做强做大羊奶产业,对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发展羊奶产业,既是落实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3年5月27日,由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主办,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农业农村部全国畜牧总站、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支持,中国奶业协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营养学会、南京享当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诚品牌咨询协办,江苏山海云集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南京瑞羚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中国羊奶产业与大健康融合发展高层论坛暨“美拉小羊”品牌发布会在北京亮马河大厦隆重召开。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主席、原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农业农村部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蔡恒,中国奶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智山出席论坛并致辞。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原副主任栗铁申,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李同斌出席论坛并分别主持会议。
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主席,原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出席论坛并致辞
联盟主席刘坚代表主办单位欢迎并感谢大家参加本次论坛,希望讨论更活跃一些,各种观点碰撞,才有火花,并针对羊奶产业提出六点想法: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羊奶产业的地位和认识。把羊奶产业作为提高国民奶业消费的重要潜力,为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作出贡献。二要制定一个羊奶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区域布局。三要在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开发有利于健康的综合产品。四要在幼儿园、养老院等最适宜饮用羊奶产品的地方,加大推广力度。五要做大做强我们自己的羊奶品牌。六要研究关于羊奶产业的发展模式。
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出席论坛并致辞
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在致辞中指出,推进奶业发展是稳住农业基本盘、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人民至上、满足消费需求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牧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2022年全国奶类产量跨越了4000万吨大关,牛奶产量达到3932万吨,创历史新高。乳品质量安全持续向好,生鲜乳、乳品抽检合格率多年来保持在99%以上。产业素质不断提升,2022年100头以上奶牛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2%,年均单产水平达到9.2吨,规模牧场普遍达到10吨以上,超过欧盟、新西兰平均单产水平。国产乳制品的信誉和口碑起底重塑,国产婴配粉重新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他在致辞中提到,羊奶产业是我国奶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随着牛奶制品消费不断提高,羊奶发展前景日益凸显。与牛奶生鲜乳价格高于国际价格不同,奶羊养殖具有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我国羊奶生鲜乳价格低于国际价格,有市场竞争力。
最后,他就羊奶产业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强化质量至上意识,巩固消费信心。二是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创新驱动发展。三是加强奶源基地建设,稳定产业基础。四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融合发展。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出席论坛并致辞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在致辞中谈到国家从大食物观的角度强调粮食安全问题,并对大食物观进行了论述。乳制品作为大食物的重要组成,大食物观的提出为奶业特别是羊奶等新兴细分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据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监测分析,我国人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在65g 左右波动,低于国民膳食指南推荐水平。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乳品的消费水平过低。目前,中国人均乳品消费量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3,是发展中国家的1/2,奶业发达国家的1/7。2022年中国奶类蛋白仅占动物蛋白的9.00%,远低于全球25.93%的平均水平,与奶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 29.22%、44.29%的占比相比更低,因此,我国奶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羊奶是世界公认的最接近人奶的乳品,因其营养丰富、易于吸收等优点,被称为“奶中之王”。羊奶中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牛奶,在欧美一些国家,鲜羊奶的售价是牛奶的9倍。因此,发展羊奶产业,不仅是践行大食物观,拓宽食物来源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我国食物生产以营养为导向转型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上佳之选。
农业农村部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出席论坛并致辞
农业农村部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在致辞中指出,奶山羊适应性强,具有耐粗饲、易饲养、繁殖快等优势,且投入少、见效快,适宜农村和城镇郊区发展,适宜千家万户养殖,特别是对偏远不富裕地区的经济促进作用不容忽视,被称为“小农的牛、贫民的奶牛”。羊奶产业一头联农户,一头联企业,适宜培育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做强做优羊奶产业,有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他在致辞中强调,作为畜牧业管理的国家级技术支撑机构,对于羊奶产业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实施“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健全良种繁育体系。二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三是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四是培育壮大羊乳品加工企业。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蔡恒出席论坛并致辞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蔡恒在致辞中表示,南京享当当作为我们江苏的企业,举办这一活动很有意义。一是契合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依仗民族的力量强壮自身。二是契合农业强国战略要求,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饭碗。三是契合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依赖完整的产业链解决“卡脖子”问题。并对南京享当当企业提出希望,一是突出贸字当头,“贸工农”一体化,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二是突出品牌打造。三是突出“四新”驱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打造新动能、新优势。
中国奶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智山出席论坛并致辞
中国奶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智山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对推进羊奶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奶业振兴任重道远,需要牛奶产业、羊奶产业等多种奶类产业共同兴旺。并就羊奶产业发展,谈了三点思考和想法。
第一,羊奶产业发展对健康中国和强壮民族意义重大。2021年,全球奶类产量达到9.31亿吨,其中羊奶产量0.31亿吨,占比3.3%。从营养功能而论,羊奶和牛奶都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营养价值和免疫功能最为理想、最为完美的食品,都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第二,辩证剖析当前羊奶产业发展的困惑和机遇。2022年,我国奶类产量4025万吨,羊奶和马奶、驼奶等其他畜奶总量只有93万吨,占比仅有2.3%,远低于世界羊奶占比3.3%的水平。但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是政策驱动,推进奶业全面振兴,要求牛奶、水牛奶、羊奶等多种奶源统筹兼顾、共同发展。二是消费拉动,推进国民营养健康,羊奶营养价值和免疫功能正逐步被发掘和得到社会认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羊奶产品。三是优势赋能,投资相对小、周转相对快,短期扩增规模容易。环境适应性强、耐粗饲性强,发展区域广泛。
第三,科学研究、精心谋划,扎实推进羊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羊奶产业发展有空间、有潜力,未来前景广阔而可期。要充分借鉴牛奶产业发展的经验,加快羊奶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羊奶产业转型升级。
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研究员李同斌出席论坛并主持会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奶业协会奶山羊专业委员会主任罗军出席论坛并作专题报告
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奶业协会奶山羊专业委员会主任罗军作《我国羊奶产业链现状与前景展望》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分析了羊奶产业现状,报告显示,我国羊奶产业发展空间大。据统计,2022年我国奶类总产量为4030万吨,其中羊奶总产量约为160万吨,占4.0%。2022年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43kg,全球人均乳制品消费量120kg,部分欧美国家220kg以上。2022年我国奶源自给率66.5%,仍处于较低水平,假定2025年目标为75%,奶产量缺口大约为515万吨。仍然严重依赖进口,2022年进口国外乳制品327.2万吨(折合原奶1917万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党委书记、所长丁钢强出席论坛并作专题报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党委书记、所长丁钢强作《中国居民膳食营养与食品产业发展》的报告,从人类饮食的进化、食物消费观念的升级,以及中国人不良饮食造成的危害,提出均衡营养、合理膳食的建议。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卫琳出席论坛并作专题报告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卫琳作《坚持市场导向 激发市场活力 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她在报告中重点强调了当前推进奶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着力点,一是在产业链纵向发展上着力,稳定上下游利益联结,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二是在产业链横向发展上着力,推动产品品类、结构优化。
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韩军花教授出席论坛并作专题报告
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韩军花教授作《奶类营养价值和人类膳食需要》的报告,她在报告中以儿童人群为例,从营养学家的角度对中国儿童营养健康现状、乳品对儿童营养健康的重要作用、儿童饮奶现状及建议做了介绍,并呼吁加强饮奶宣传,提高人群饮奶量,强壮中国人体质!
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原副主任、高级农艺师栗铁申出席论坛并主持会议
江苏省人民政府驻京办副主任沈海毅出席论坛
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南京享当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庄世国出席论坛并致感谢辞
会议期间,还进行了“美拉小羊”品牌发布、“美拉小羊”品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及成员单位铜牌和证书颁发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