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专家:提高质量的发展才是走向未来的关键

2020-08-13 10:45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134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体情况如何?科研人员流动的特点和趋势是什么?"日前发布的"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给出了答案。


报告结果显示,到2018年底,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将达到1.015亿,规模将继续居世界首位,提高质量应成为未来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重点。


科技人力资源的数量比质量更重要。


长期从事科技人力资源研究的中国科技协会创新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元坚参与了报告的编写工作,她认为,需要明确的一个概念是,科技人力资源与科技人才不一样,科技人力资源不仅包括科技岗位人员,还包括有潜力从事科技工作的人才,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人力的储备水平和供给能力。


每万名员工中,研究人员的数量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科技人力资源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这份报告,2017年,中国的研究人员总数在全球排名第一,但每万名员工中的研究人员人数仅为22.4人,这与法国(103.4人年)和日本(100.1人年)的情况有显著差异。


还有一个差距,就是科技人力资源的密度,即科技人力资源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人力资源密度高,科技创新的潜力就比较大。黄源介绍说,2005年以来,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密度一直在增加,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今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应继续保持总体优势,不断提高素质水平,以适应新时期中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变增长动力的发展需要。


科研人员回国的情况正在增加。


报告以"科学家在线"的中国科研人员数据库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完整的简历样本100000,对科研人员流动状况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研人员流动分布在117个国家,从流动方向看,我国科研人员流动主要是净流出,但近几年来,科研人员回流情况不断增加,返国人员主要来自一些发达国家。"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所区域创新大数据中心主任志强。



 


中国人事院副研究员吴帅在分析科研人员归国情况增加的原因时认为,这与中国经济科技实力和文化认同的迅速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在缩小国内外生活差距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创新和创业的机会。与此同时,中国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此外,随着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的待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吸引海外研究人员回国的直接原因,"他说,吴帅分析道。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洪帆对此表示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在当前国际科技人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特别要注意人才引进政策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吸引优秀科技人才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借鉴。


科技人力资源培训与流动的区域分布不均

image.png

高等教育毕业生是我国最重要的科技人力资源来源,报告指出,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培训的区域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的培训总量大,密度高,中部地区比较均衡,各省的总量和密度相差不大,西部地区的培训总量小,密度低。


上述不平衡与不同地区高校的分布、人才培养的学术结构和当地人口总数有关。"中国教育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杜云英说,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科技人力资源相对较少,西部地区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如何创造一个留住和吸引科技人力资源的环境。


据报道,我国科研人员的大规模流动主要集中在渤海、长江三角洲、广东、陕西、湖北等地区,东部省份在人才流动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川、湖北等中西部省份大规模向东部省份流动。


科研人员的流动与该地区的经济和科技创新实力、薪酬和生活舒适度密切相关,也与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础密切相关。总的来说,目前研究人员的不均衡流动是良性的,这表明研究人员有更多的选择。"纪强想。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关村热线"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投诉建议| 网站地图| sitemap|